机械工程学院目标管理
2020年度重要工作指标体系自评报告
一、人才培养
(一)教学建设
1、专业建设:本年度机制、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工程三个专业建设效果较好。无新增校级、省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自评:60分
2、课程建设:新增校级一流线上课程1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自评:5分
3、教材建设:当年学院自筹经费,新建特色教材《机器人原理》,《机械创新设计》,《工程力学》3门。
自评:15分
4、教学成果:获得学校第十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但缺乏省级以上媒体有效的宣传报道。
自评:0分
5、教学研究:新增校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重点1项、一般2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教研项目结题8 项,其中课程思政项目2项,新增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2项,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面向智能制造工程的机器人技术教学与实践体系建设”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2项。当年度无教研核心论文发表。
自评:16+40+10,合计66分
6、教学奖励:本年度学校没有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竞赛。
自评:0分
(二)教学质量
7、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020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为41.5% ,未达到前三届平均通过率的120% 。
自评:0分
8、计算机等级考试:2020 届本科毕业生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为 28.37% ,未达到前三届平均通过率的120%。
自评:0分
9、学生考研: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为12%,未达标。
自评:0分
7、学生成果: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有142人、发表论文学生人数16人、获授权专利的学生人数17人,合计175人,≥我院在校生人数1100的15%即165人;完成学校分配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39项,超过最低参赛项目数量36项,完成度达100%;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到期结题率100%。
学生一作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发表一般期刊论文8篇,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获A类学科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团体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项、大学生“挑战杯”银奖1项;获B类学科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国家级2项、省级1项,结题国家级两项。
自评:198.66分
11、毕业论文:应届毕业生推选校级优秀论文9篇。
自评:9分
12、检查制度与组织执行: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无漏开、变更教学任务,无教学事故发生;全年考试工作截止目前未进行综合排名,暂计满分。
自评:30分
合计:383.66分
2.学生工作重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自评
2.1师生开放交流平台建设。
2020年1-12月,我院师生交流平台讲座18次,全院81名教师对接全院23个班级,全体教师走访学生宿舍。
自评:15分
2.2实践育人基地建设 满分15分。
2020年在湖北象牙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立践育人基地,开展了毕业生简历制作、考研辅导、走访湖北象牙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走访襄阳联杰机电有限公司。
自评:15分
2.3学生工作量制度
我院学生工作量制在岗教师全员覆盖,力争前列,争取优秀组织单位。自评:20分
2.4“五个校园”质量工程
艺术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科技校园先进集体。
自评:16分
2.5典型培育
徐一刚获得2020年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资助,0.82*10(8.2),襄阳市“身边的时代先锋”评选中学生党支部获评“优秀红旗党支部”(5分),辅导员工作精品立项(10分),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推广(50分),创新创业项目立项(5分),
自评:78.2分
合计:144.2分
二、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1.学科建设成效与水平
机械工程学科排名逐年上升,中国科教评价排行榜最新数据显示机械类排名由2019年排名53.69%增长到2020年37.75%,提前完成十三五学科进位目标,学科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
自评:以学校认定为准
2. 招生与录取
2020年组织一志愿复试生源1人,调剂复试生源31人;2021年组织一志愿生源8人报考;建立校外生源基地-荆楚理工学院报考5人;开展暑期学术夏令营;分赴理工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河南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郑州研招宣传;圆满完成招生计划和复试、录取、报到及入学教育等工作任务
自评:144分
3. 质量建设项目
获批校级优质课程3项,专业学位案例库4项,联合培养基地2项,优质教材1项。其中,我院省级工作站1项,校级4项;研究生思政立德树人研修班3人、工程伦理培训1人
自评:108分
4.成果与表彰
已见刊核心及以上论文7篇,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国家级竞赛1项,省级竞赛5项,校级竞赛3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市级创新创业好青年;校级五四青年奖章;校运动会二等奖;线上“知党爱党”主题教育知识竞赛10人获奖
自评:307分
5.国际合作与交流
受疫情影响,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未有开展。
自评:0分
合计:559分
三、科研管理
1.科研项目和平台团队
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计175分;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软科研究项目(结)1项,计150分;襄阳市校政企联合科研基金项目3项,共计60分;以学校名义参与获批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共计600分,以第一单位获批襄阳市重点实验室1项,年度到账经费10万元,计50分;纵向项目到账经费30.918万元,共计154.59分;横向项目(22项,经费共:242.82万元)共计728.46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结)奖励5万元;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经费超二百万(结)奖励5万元;
合计:1918.05分
2.科研成果和成果奖
详细:以我校排名第二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分别计500分、200分;以我校排名第一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计500分; SCI一区论文3篇计750分; SCI二区论文1篇计200分;SCI三区论文8篇计720分; SCI四区8篇计650分; EI论文4篇计300分;CSCD、CSSCI论文5篇计360分;中文核心论文9篇计150分;学术专著2部计400分;发明专利18项计1730分;成果转化12项共计1110分,合计:7570分
合计:9488.05分
四、人才队伍建设
1. 人才引进 柔性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史铁林,10分;全职引进余刚、金利英 A类博士两人,14分;全职引进许文祥、陈科鹏 C类博士2人,10分;李波教授获批襄阳市政府津贴,5分。得分40分;
2. 师资培训 返校博士3人,熊伟、赵潇、罗凯,得分6分。
3. 教师思政 孙艳玲获评校级师德先进典型,得分1分
合计:4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