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导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的导师代表李波,今天有幸参加“2020年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作为导师代表发言,我深感惶恐,虽然承担过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指导过近10位研究生,有一定的收获,但更多是不足和遗憾。今天在此进行交流发言,谈一下自己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做法,与大家共勉。

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尤其是工程硕士,其更强调“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具有“自主研究的能力”。研究生需要更加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研究方法,在摸索中解决问题,提高个人能力,并加以归纳、总结、延展,为后续工作提供支撑;而教师主要工作是提出问题、搭建平台、指明方法,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充分交流,实现以往知识、经验的传承,达到多种思考的碰撞交流。同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环节众多,包括课程选择、定期交流、中期审查、开题报告、论文写作等,涉及专业知识、研究方法、人格培养等方面的培养和指导。因此针对目前学校研究生现有情况,我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思考和做法包括以下方面。

1)积极向上,保持学术敬畏之心

研究生学习不同于本科生学习,其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知识面、复杂度都有着明显不同,尤其是在初始入门阶段,有着一定的门槛。为此,加强与学生交流,发现个人特点及兴趣,将研究内容与兴趣进行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勇于创新的意识。同时,加强学术规范教育,让研究生充分认识到学术造假的后果及严重性,珍惜研究生美好学习时光,对学术研究保持敬畏之心。在实验过程中,方法上做到“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过程中做到打通“每一环节”,准确记录数据;数据分析中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2)国际视野,产学融合培养

“钱学森”之问中提到“现代中国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大师”,学术界有多重解读。我的思考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研究环境已同20世纪前期有着明显不同,开放交流已是推动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视野是一种心胸,是一种格局,是个人事业追求的极限”。三国时代诸葛亮“在隆中,谋天下”,现在更需要提升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尊敬权威,不迷信权威。国际视野的提升途径包括国外求学,以及与国内重点高校合作等。襄阳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工业基础较为雄厚,研究生的培养可充分开展“产学”活动。我安排实验室团队成员先后参与了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湖北泰和电气、东风海博、襄阳美利信、襄阳九鼎昊天环保等企业的技术研发。

3)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科研活动不是空中楼阁,有着明确的研究对象和实验条件支撑。当前是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新思维和新方法不断更新,迫切需要深入分析研究对象和相关方法,并掌握一定的辅助工具。上述工作离不开平时的躬耕细作,再好的天赋也需要积累与沉淀。为此需要秉承“坚守与革新”,甘于坐冷板凳,以毅力和勇气破除困难。具体到研究生的指导过程中,对研究生的英文和中文期刊阅读提出量化指标;要求研究生参与研发活动,按照模板撰写技术报告。

4)协作共享,加强交流

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研发不再仅限于原有机械结构设计,而是越来越与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深度结合,个人难以完成全部任务内容,需要集合团队资源和优势开展,为此团队协作、共享已成为必须。实验室实行双周例会制度,定期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大家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购置了羽毛球、乒乓球等健身器材,为实验室同学们锻炼身体创造条件;实验室固定每月一次全员会餐,加强成员间沟通交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提前谋划,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推动研究生培养工作更好的开展。

由于个人认知和能力不足,发言不到之处,请包涵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