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机械工程学院一直重视内涵建设,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2019年,通过对国内、省内同类型学校的调研、比对、分析,学院认真对标找差距,切实检视自身问题,形成了以重点工作为抓手,推进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共识。明确了以工程教育认证推进专业建设,以一流专业建设带动“金课”打造,以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理念凝练教学成果,重视基层教学组织、教学团队的建设、规范落实教研活动和日常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围绕学校年度考核目标,部署、落实各项工作。
一 重点教学工作成果
经过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2019年度至今,在专业结构调整、重点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团队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2019年度各项教学成果汇总
类别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备注 |
专业建设 |
增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新专业,完善学院学科专业结构布局 |
刘红梅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立项,并首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 |
朱定见 |
省级 |
教学团队 |
机械学科机电测控课程群教学团队获批湖北省级教学团队立项 |
孙艳玲 |
省级 |
教学基层组织 |
机械基础教学基层组织获批湖北省级教学基层组织立项 |
高成慧 |
省级 |
课程建设类 |
“汽车座椅靠背调角器设计与仿真实验”获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 |
刘德政 |
省级 |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大纲获2019年度优秀课程教学、育人“双大纲”评比一等奖 |
孙艳玲 |
校级 |
《材料力学》课程大纲获2019年度优秀课程教学、育人“双大纲”评比一等奖 |
李月安 |
校级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建设通过验收 |
邬国秀 |
校级 |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建设通过验收 |
吴艳花 |
校级 |
《机械原理》课程建设通过验收 |
王宏达 |
校级 |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一流课程建设立项 |
高成慧 |
校级 |
课程思政专项 |
《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程思政建设获得立项 |
高成慧 |
校级 |
《工程实训A》“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 |
宗振华 |
校级 |
教学竞赛 |
2019年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
杜毓瑾 |
校级 |
2019年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
刘红没 |
校级 |
教学研究 |
我校公共选修课程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人类工效学》为例 |
贾利梅 |
结题 |
机械类专业校企协同培养的体制机制研究 |
熊伟 |
结题 |
工业机器人数字资源库建设 |
李波 |
结题 |
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
胡勇文 |
结题 |
机电专业项目式校企联合模式与研究 |
齐家敏 |
结题 |
应用型本科机械大类培养模式下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李月安 |
结题 |
机械类专业计算机基础类课程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耿煜 |
结题 |
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
朱定见 |
结题 |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机械类核心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
邬国秀 |
结题 |
新工科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 |
吴何畏 |
校级重点 |
基于校企联合的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
刘宏伟 |
校级 |
教学研究-融通项目驱动和课程思政的翻转课堂与千问计划的实践探究 |
朱定见 |
校级 |
专业认证背景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工程伦理教育探索 |
刘亚丽 |
校级 |
创新创业教学专项 |
创新创业教育与图学课程建设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
高成慧 |
校级重点 |
基于“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双驱动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秦涛 |
校级 |
校企协同育人专项 |
基于Proteus的电类课程仿真教学师资培训 |
周岳斌 |
立项 |
应用性本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张俊 |
立项 |
新工科背景下机电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吴何畏 |
立项 |
基于物联网和RFID平台的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与研究 |
吴何畏 |
立项 |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与研究 |
吴何畏 |
立项 |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
秦涛 |
立项 |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实践类课程师资培训 |
秦涛 |
立项 |
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建设 |
秦涛 |
立项 |
二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成效显著
学院坚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应用性人才培养,构建校内与校外、基础到综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与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立足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聚焦教育部A类竞赛,注重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前期积累工作,厚积薄发,与重点高校在高层次竞赛中同台竞争。形成以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为主体的、贯穿本科四年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鼓励学有余力的本科生从低年级就参与面向学科和生产实际的科研项目,使学生对科研活动有深切体验,在实干中提高实践创新能力。2019年9月份至今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情况汇总如下:
序号 |
竞赛名称 |
学生参赛的作品或项目等名称 |
获奖情况 |
指导教师 |
1 |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 |
一种节能型可停车式护栏 |
国家三等奖 |
王宏达,丁华锋 |
2 |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组) |
方向盘打磨机 |
国家一等奖 |
张俊、王宏达 |
3 |
多垄式自动化萝卜收获机 |
国家二等奖 |
秦涛、邬国秀 |
4 |
自动覆膜移栽机 |
国家二等奖 |
秦涛、邬国秀 |
5 |
火花塞螺纹自动检测矫正装置 |
国家二等奖 |
王宏达、张俊 |
6 |
立体中央刀库管理系统 |
一等奖 |
张俊、李波 |
7 |
多功能健身器材 |
省级一等奖 |
高成慧、刘亚丽 |
8 |
立式自行车停车装置 |
省级一等奖 |
秦涛、朱定见 |
9 |
农作物秸秆搂草打捆一 体机 |
省级一等奖 |
王友、李小昱 |
10 |
离心式空气压缩机 |
省级二等奖 |
高成慧、李梅 |
11 |
快速链接机构 |
省级二等奖 |
王友、晏涛 |
12 |
热压机 |
省级二等奖 |
高成慧、宗振华 |
13 |
一款新型的翻转机构 |
省级二等奖 |
高成慧、刘亚丽 |
14 |
立体中央刀库管理系统 |
省级二等奖 |
张俊、李波 |
15 |
方向盘打磨机 |
省级二等奖 |
张俊、王宏 达 |
16 |
离心式空气压缩机 |
省级二等奖 |
高成慧、李梅 |
17 |
立式自行车停车装置 |
省级二等奖 |
秦涛、朱定见 |
18 |
牵引式甜菜收获机 |
省级三等奖 |
秦涛、邬国秀 |
19 |
热压机 |
省级三等奖 |
高成慧、宗振华 |
20 |
环保型共享空间停车位 |
省级三等奖 |
王宏达、程清思 |
21 |
一款新型的翻转机构 |
省级三等奖 |
高成慧、刘亚丽 |
22 |
蔬菜移栽带覆膜装置 |
省级三等奖 |
秦涛、邬国秀 |
23 |
农作物秸秆搂草打捆一 体机 |
省级三等奖 |
王友、李小昱 |
24 |
S正弦无碳小车 |
最佳网络评价 |
王宏达、张俊 |
三 拓展多元、开放的学习空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取得新突破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先进互联网技术、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为在线教学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学院在2020年2月初就着手准备新学期在线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围绕线上选课、平台使用、学生在线学习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过程监督等方面认真谋划,扎实推进,确保疫期期间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院已经面向全院15个班级,712名学生,完成了33门专业课程的在线教学任务,其中15门课程选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异步SPOC平台资源,10门课程选用超星平台自建平台,5门课程使用在学银在线、智慧树平台,授课方式大多采用线上直播、课下录播和在线答疑相结合。在在线教学过程中探索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
1、围绕“重基础、重理解、重应用”,精心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数
专业教师结合所授课程与在线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实时调整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与应用相结合,做到“重理解、重应用、重实效”。绝大部分任课教师都采取了“课前视频资料学习+课上在线直播+课后练习及讨论”的“三合一”教学模式。通过优质在线资源、教师录课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在线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线上直播环节紧扣课程教学大纲,讲解重难点内容以及重要实践性应用案例(如工程实际应用、仿真过程等);通过布置课后练习、测验与讨论环节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点。
2、采取灵活多样的在线教学手段,保证在线教学质量。
(1)充分发挥课程平台、腾讯会议、QQ群的教学管理功能,选择合适自己的组合教学方式,打造师生互动课堂
通过师生双向屏幕共享、在线视频播放、实时问答、开放讨论区解答学生疑问等方式促进师生实时互动。对于共性问题和有代表的个性化问题,利用屏幕分享、远程控制、留言区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在线指导和协助。丰富了课堂形式,提高线上教学效果。
(2)严把考勤关、严管到课率、实察关注度
任课教师大部分坚持要求学生到课签到,一是借此增强同学们上课的仪式感,二是通过调整签到形式,延长签到时间,做到课前、课中或课间休息时间段的灵活签到,有效提高了签到率,也督促了学生的学习。三是针对在线教学难以实时监测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教师还不定时间的发送限时签到以敦促学生随时关注直播内容,促使学生聚焦课堂。很多老师还通过平台考勤记录原始数据,关注到综合分析旷课、迟到、观看此数、学习时长不足的学生。
3、做好线上课程思政,实现特殊教学环境下的教书育人
针对疫情这一特殊教学环境,教师们非常注重学生对开课安排、学习方式、答疑形式等方面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针对部分没完成任务的学生,通过电话单独沟通,耐心疏导,和学生交心谈心,了解学生目前状况,制定帮扶措施,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引导学生积极克服困难,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提高线上课程育人质量。
4、教学和学工协同,通过教师自查、学院督查、辅导员抽查等方式,保障在线教与学的质量
学院教学办协同督导组成员通过QQ群,对各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年级辅导员不定期进入班级课程直播间中,抽查学生考勤,核对学生信息,对个别迟到或缺勤学生,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及家长。对于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
为确保学生常在线、常学习,辅导员们还开启了“突击式动态接龙”模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汇报目前的学习状态和身处位置,深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现状、对症下药。并组织各班级成绩排名靠前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建立“英语单词打卡”群、举办“晒一晒自己的课堂笔记”、“说说我的人生规划”、“榜样的力量线上微课堂”等活动。帮助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习动力,提升了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