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卜润慧 钟凯龙)陈国华,男,1976年12月出生,博士,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床性能检测与误差补偿、机床可靠性、工业工程等。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主持研究的加工中心误差综合补偿关键技术及系统荣获2018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匠心雕琢新成果 争分夺秒赶“细活”

    4月26日,陈国华赴汉参加全省科学技术奖励暨科技创新推进大会,他主持完成的项目加工中心误差综合补偿关键技术及系统荣获2018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绩取得的背后,是陈国华带领其科研团队,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潜心研究的结果。

党委书记唐峻与陈国华合影 图片由科技处提供

    深蓝色的西装外套,立领衬衣,高挺的鼻梁上挂着一副黑框眼镜……电脑桌上摞满了文件却整齐有序,4个书柜、一张沙发、一张桌子和一张折叠床,记者走进陈国华办公室时他正与学生交流。

    “这个奖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回顾这些年科研工作,陈国华感慨万千。2014年,陈国华获批湖北省重大科技项目后,他带领其团队围绕数控机床空间误差测量、建模与补偿技术方向展开研究,这其中就要先啃一块“硬骨头”——测试误差参数。

    “在机床的三轴移动空间中,共有9个平移误差参数,9个角度误差参数和3个垂直度误差参数,总计21项误差,要把这21个数据测出来,难度特别大。”为了快速获取输入数据,陈国华带领团队成员半年的时间都在攻克测量输入技术关,最终开发了快速测量系统与快速输入系统,并申请专利。

    2015年初攻克测量难关期间,陈国华和团队成员在老河口一家机床厂采集数据,白天在工厂里测量数据,晚上就在旅馆做数据分析,天气炎热加上连续高强度地作业,让陈国华与团队成员倍感疲惫。“有一个晚上实在太累了,做完分析后倒头就睡,结果蚊香把桌子烧了一个洞,事后我们都在庆幸,‘幸好没有着火’。不过,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他们就这样夜以继日地在机床厂测量分析了半个多月,最后终于获得精确数据。

    “为了做好项目答辩,我们参加了很多的学术会议,学习前沿理论,请教专家听取专家的意见,为了抓紧时间,我们的行程安排得都很赶”。2014年,为了申请湖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在答辩的前一天陈国华与团队成员从襄阳赶往武汉,随后又匆匆赶往华中科技大学听取老教授的意见,直到晚上11点多他们才吃上他们的晚饭—“泡面”,“吃完后,我们又按照老教授的意见一点一点的修改PPT,直到凌晨三点多才改完,赶紧睡了会儿,六点多又起床赶往科技厅答辩”,往事历历在目,他笑着感慨“我们仿佛一直在赶路,但这是一段值得回忆的时光。”

    从细微处见精神。从科技厅重大专项到发表第一篇核心论文,一年多的时间,团队争分夺秒地“赶”,精益求精地“做”,“申请第一个专利的时候,从构思到实验,再到验证,因为时间紧急,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所有能挤出来的时间都用上了。”陈国华谈到当时的情景依然如数家珍。

    目前,陈国华及其团队围绕数控机床空间误差这个方向申请专利10项(其中目前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核心论文6篇(其中SCI二区、E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成果鉴定1项(国际先进水平)。

破除转化关隘 助推数控高质量发展

    入职以来,陈国华走进企业、走进工厂车间,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获取一手资料,结合实际开展研究并撰写学术论文。学历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职称从助教到讲师到副教授到教授,成果从无到硕果累累,到现在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对此,陈国华说,“科研不能一蹴而就,只有从点点滴滴做起,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做得更好。”

    2012年博士毕业后,陈国华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准确把握本专业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积极参与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形成并确立了机床数控技术,特别是在数控机床空间误差分析、检测与建模补偿方面的稳定研究方向,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陈国华在办公 钟凯龙摄

    目前,加工中心误差综合补偿关键技术及系统已在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江山数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精锐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活塞轴瓦有限公司等10多家数控系统、机床用户及机床制造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三年多来,企业因此新增产值3.9亿多元,新增利润2800多万元。“我们还给企业培训,‘授之以渔’,让他们真正地掌握方法。”

机械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刘克非说,这些成果的取得都和他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自我严格要求分不开。

耕耘创新沃土 科研育人“双肩挑”

    几年来,除了科研陈国华还负责本科教学工作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在本科课堂,陈国华针对本专业的课程特点大力推行和采用项目教学法,积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参与到他课题中的调研、实验等工作。

    赵殿章是我校和武汉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在他眼中陈国华亦师亦友,爱“较劲儿”的他无论是在科研方面还是教学方面,都有一股韧劲和闯劲。“陈老师对实验要求特别高,非常谨慎,实验数据、实验流程都非常严格,同时要求我们既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更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肯钻研的韧劲和勇于创新的闯劲、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都潜移默化影响着我。”

陈国华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部分)

    “科研没有止境,育人更是我的本分,我还想做点什么出来。”这位独具匠心的“较劲儿”博士还有一个梦想——“为国家的机床事业再做点贡献”。

    当前,国内对于加工中心误差综合补偿关键技术等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陈国华团队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的成果鉴定显示,其整体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制造业领域的要求越来越高,陈国华所研究的领域在未来的应用空间很大,推动经济高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始终认为,这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而已,培养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企业培养人才,我很荣幸我能为国家机床事业发展做点贡献,未来我将继续在这一方向努力,继续攻克机床误差补偿难题,提高产品精度,降低企业成本。”陈国华说。

   “要合理规划团队的研究内容,明确团队的科研目标,整合资源攻坚克难,把目前的研究方向做精做强。”作为机械工程学院数控技术科研团队的负责人,陈国华表示将为学院的一流学科建设添砖加瓦,为学校的科研工作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审稿人: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