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刘德祥 见习记者向一帆
近日,湖北文理学院迎来60周年华诞。该校在校庆活动中举办的全面服务襄阳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引人注目。
近年来,湖北文理学院通过推进校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等方式,配合襄阳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办学,全面服务襄阳社会经济发展,为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作出了贡献。
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新引擎
3月21日上午,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六建)车间内,湖北文理学院智能制造与机器视觉实验室研发的焊接机器人正在作业。“不用人工操作,机器人会自动识别缝隙并进行焊接,实现了无人化操作。”说到这台机器人,湖北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王中任不无自豪。
今年,王中任将自己在机器视觉方面的研究成果制作成全位置管道智能焊接机器人,为化六建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用工成本。
化六建是一家从事化工建设的央企,化工建设的60%涉及管道,管道建设经常要悬空作业,比较危险,用机器取代人工是企业多年来的愿望。得知湖北文理学院在智能焊接方面有深入研究,2016年,化六建有关负责人找到王中任,希望他能帮助化六建研制出一种能够代替人工焊接管道的机器。
经过两年的不断试验和研究,王中任和他的团队成功研发出了全位置管道智能焊接机器人。这款机器人适用于500毫米以上的管道焊接,通过激光视觉传感器扫描管道,发现需要焊接的位置后,在电脑上计算坐标和轨迹,自动进行焊接,无需人工操作。经过专家测评,这款智能机器人的焊接技术已达到国家标准,效率提高了2至3倍。
这只是湖北文理学院服务地方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三年来,仅机械工程学院就与市内多家企业开展了35项课题攻关,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近年来,湖北文理学院与多个县市签署校地合作协议,积极助推县域经济发展。老河口市市长张学林介绍,湖北文理学院与老河口市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结合活动,成效显著。
香园食品的喷雾干燥法制备即食南瓜粉的工艺研究、双华数控的五轴联动大型龙门卧式对头数控镗铣机床设计、华松科技的辣椒废渣综合利用制备辣椒酱工艺研究等,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推动企业技改提能、加强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仅香园食品喷雾干燥法制备即食南瓜粉工艺研究成果试用一年,就为企业创造价值600余万元。
为弘扬地域文化提供新智慧
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湖北文理学院还主动承担起挖掘、传承、弘扬地域文化的责任,为推介襄阳文化提供了新智慧。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诸葛亮在襄阳的故事,体现襄阳“一城两文化”的文化格局,2013年,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开始打造一部院线动漫电影《智圣诸葛亮》。
该校美术学院教授黄有柱介绍,在确定动漫主题后,《智圣诸葛亮》团队开始了长达一年的主题文献检索。为了完美还原历史故事和展现襄阳风貌,团队还到每个场景实地考察。
截至目前,《智圣诸葛亮》团队已完成了前期所有人物道具设计、场景采集等工作,并制作出了一个10分钟的样片,影片有望明年与全国观众见面。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地域文化则是城市的DNA。过去两年,该校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刘群教授带领团队对襄阳方言进行了深入挖掘和保护,抢救性地记录下城区及宜城、保康的地方方言。为了保留襄阳方言的原汁原味,团队对发音人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必须在当地出生和长大,家庭语言环境单纯(父母、配偶均是当地人),未在外地长住,能说地道的当地方言。寻找地方发音人,用国际音标标注方言、录音、录像,专家团队按照国家语保中心的标准,完整地绘制出了上述地方的襄阳方言图谱。
2015年,该校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张平乐教授和他的团队帮南漳县板桥镇冯家湾村申报并获批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获得3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目前张平乐和他的团队正在为南漳县板桥镇、东巩镇、肖堰镇等地的10余个古村落申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目的是保护更多的荆山传统村落,留住乡愁。通过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振兴乡村。”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
“湖北文理学院到我们村开展精准扶贫后,村里的路通了、水有了、灯亮了,家家户户的收入提高了,老百姓的想法也变了。村里几个光棍原来不干事,现在跟着学校扶贫工作队种土豆、种草药了。我们村共有贫困户233户760人,到去年底已经脱贫了70%。”保康县歇马镇合作村党支部书记黄佳国高兴地说,这一切都源于他们“攀上了一个好亲戚”。
黄佳国介绍,三年前,合作村种植的青椒品种单一、价格不高,老百姓只能“望天收”。学校扶贫工作队进驻后,帮助村里制定了三年产业发展规划。学校投入80多万元,组织专家教授开展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优质土豆种植、名贵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规划等项目,形成了“1+3”扶贫模式。“李玉奇博士利用科技手段帮助改良土地、改换品种、改变种植方式,开展有机蔬菜种植,试验田里种的胡椒、番茄、包菜,味道就是不一样。销路好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黄佳国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目标,湖北文理学院帮助合作村制定了《2018—2020产业发展规划》,注册成立了蔬菜和中药材种植合作社。
近年来,湖北文理学院坚持面向“产业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理念,专业建设主动对接我市“一个龙头六大支柱”现代工业体系,积极发展与襄阳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该校暂停了科学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化学等7个专业的招生,增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软件工程等11个应用型本科专业。
坚持立足襄阳、服务襄阳的办学理念,湖北文理学院在襄阳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贡献着“高校智慧”。该校教务处处长张樊介绍,近年来,学校为配合本地产业发展进行的专业调整,也带来了生源结构、毕业生流向等变化,越来越多的襄阳人留在襄阳就业创业。2017届毕业生中有1529人留在襄阳就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6.7%,其中有接近600个外地生源留在襄阳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