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简介
襄樊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3年,由原机械工程系和汽车工程学院组建而成,是襄樊学院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学院下设机械基础、机电工程、汽车工程、材料成型和工业工程5个教研室,汽车实验实训中心、工程实践训练中心2个实训中心。学院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和工业工程4个本科专业,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个专科专业,还与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联合办学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专科专业。现有湖北省重点学科车辆工程,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机械工程。
学院经过27年的办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教学与科研条件。现有专任教师41名,其中教授3名、博士3人,武汉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武汉工程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副教授9名;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另从兄弟院校和汽车行业聘请兼职教授多名,形成了一只强有力的教学团队。现有各类实验室面积8000多平方米,设备资产达1000多万元。学院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襄樊高新青山电动汽车公司、610研究所等襄樊多家大型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为各专业提供了条件优越的校外实习、实践环境。“综合工程实训中心”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工程实训教学示范中心。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还在我院设立了50万元的“东风汽车奖学金”; 襄樊高新青山电动汽车公司与我院投资共建了电动汽车测试实验室。
学院现有在校生2100多人,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竞赛。近几年来,在中南地区港澳特区第三、四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中多人次获二、三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湖北赛区)比赛中多人次荣获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慧鱼组比 赛中荣获二、三等奖,4年来累计受表彰83人次,其中国家级9次,省部级6次。毕业生在襄樊独特的汽车行业背景和汽车大工程环境的熏陶下,以其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而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学生考研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录取35人,其中17人被全国“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录取。
二、重点专业介绍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面向工程实际,具有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管理能力、适应能力较强和富有一定创新精神的,能将现代制造业的新技术向生产领域转化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授予工学学位。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有创新精神,具有车辆工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适用的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液压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符合“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强适应”人才模式要求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车辆工程领域从事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设计、试验、制造方面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授予工学学位。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有创新精神,具有交通运输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适用的汽车技术、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服务管理、人文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新产品开发前期市场预测和分析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汽车服务工程领域或相关领域从事汽车检测维修设备设计开发、汽车维修、保险理赔、交通事故勘测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及汽车维修、市场营销、汽车运输、售后服务管理工作。授予工学学位。
工业工程专业(本科)
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完美结合的交叉型、复合型学科。在襄樊学院,工业工程以雄厚的机械工程为背景,结合管理学科交叉发展。工业工程师既是懂管理的技术人员,又是懂技术的管理人员。历届毕业生主要在深圳富士康、华硕电子、美的电器、武船重工、维达纸业、南玻集团等台资、大型国企和民企中从事生产计划、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市场拓展等工作。部分学生考取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近3届优秀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姓名
|
性别
|
工作单位
|
姓名
|
性别
|
工作单位
|
储冬旭
|
男
|
富士康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
杜 健
|
男
|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
谢 瑞
|
男
|
深圳市边防七支队警务装备科
|
刘鸿飞
|
男
|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
杜钰清
|
女
|
浙江钱江摩托有限公司
|
崔晓辉
|
女
|
北京长怡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
曾险辉
|
男
|
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熊红平
|
男
|
富士康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
黎世伟
|
男
|
中日龙(襄樊)机电技术开发公司
|
伍腾飞
|
男
|
中日龙(襄樊)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刘 根
|
男
|
北京中汇恒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
严俊刚
|
男
|
浙江中安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
陈月宾
|
男
|
河南省环宇集团有限公司
|
梁 锋
|
男
|
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
许伟亮
|
男
|
杭州宝沃龙汽配有限公司
|
王海涛
|
男
|
徐州索纳特科技有限公司
|
谭文明
|
男
|
湖北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金 雷
|
男
|
上海亦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熊俊益
|
男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
蔚海文
|
男
|
襄樊市博亚机械有限公司
|
涂焰生
|
男
|
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
|
王修平
|
女
|
孝感市国家公务员
|
张瑞
|
男
|
天津天蓝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周欣
|
女
|
富之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杨小云
|
男
|
汉江油田三机轴瓦有限公司
|
张华军
|
男
|
武汉航达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董平
|
男
|
福建福顺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陈应名
|
男
|
襄樊中测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王为
|
男
|
武汉大学微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
|
薄殿东
|
男
|
惠州TCL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吕文超
|
男
|
山东省公安厅信息通信处
|
常浩然
|
男
|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四、教学名师介绍
汪云,工学硕士,教授,武汉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7月毕业于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内燃机专业,同年分配到襄樊大学任教;1997年9月—-2000年3月在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了国防科工委预研项目“高效柴油机性能演示验证”。自2000年4月在襄樊学院工作,2002年1月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工作期间,先后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电控柴油机智能诊断系统研究”,该项目2004年6月经省专家组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5年被襄樊市政府授予“襄樊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了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基于分形理论的柴油机排气微粒生成机理研究”,襄樊市科技公关项目“电控柴油机共轨蓄压式喷油系统的仿真研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甲醚发动机燃料超临界雾化与蒸发的机理研究”。 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篇被EI收录;2004年被武汉大学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
张俊,男,1967年10月出生,教授,工学硕士,武汉工程大学机械电子学科兼职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数字化设计及其仿真技术。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从事CAD/CAM/CNC方面的研究。近5年,主持完成了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凸轮轴参数逆向工程及数控磨削仿真系统的研究”(D200525001);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机械基础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07B369)、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以建立计算机三维数字信息模型为核心构造工程图学课程新体系”。目前主持1项襄樊市科技攻关项目“陶瓷-塑料耐磨复合管成型技术与性能研究”(2008GG1C42)、主持1项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空间凸轮参数逆向设计的数字化仿真技术研究”(D20092503)。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24篇,中文核心期刊16篇,EI收录1篇,CSTPC收录13篇;参编《AutoCAD2004基础教程与上机指导》、《模具CAD/CAM应用技术》教材2部,所指导的学生有1项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简称3D大赛)”一等奖,5人分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二、三等奖,有7项获“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
刘克非,1965年出生,男,工学博士,教授,校级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会员、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青年分会理事。研究方向:车铣加工、再制造技术。他主持车铣加工方面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防科工委预研项目工作,获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襄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了在国内、外领先的关于微小型零件车铣加工的系列论文并被多次引用,目前正在汽车废旧零配件再制造技术方面与东风康明斯合作研究。
王中任,1974年出生,男,1997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6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IEEE工业应用分会会员,《光学精密工程》审稿专家。2003年7月至今,在襄樊学院从事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机器视觉、先进制造技术及其计算机应用等。参与了2项省级科研项目,主持了多项校级教研和科研课题,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已被EI收录2篇。